老屋推倒重建!他不買別墅「寧願回鄉花千萬」 親手為70歲父親「造養老小院」:什麼都用最貴的
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的人,才能感受到更多快樂,
也會比別人更有優越感,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人,
他們從不將就著生活,通過自己的能力,
從單調與沉悶的生活中解脫出來,
並帶給別人幸福與美感。
睿衍是一名70後,
很早就離開常州老家,
獨自在大城市打拚。
去年,年近70的父親提出要回鄉養老,
睿衍不忍心父親再住30年前的破屋,
於是花了300萬(約1295萬新台幣),
在鄉下的宅基地上,
重建了兩層半的小院。
房子看上去半新不舊,
裡面用的東西卻很考究,
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
最後竟然是預算的3倍。
「這個小院跟城市的商品房,
哪怕是一些別墅,
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材料我都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我叫睿衍,1977年生人。
母親1995年去世以後,父親就從常州鄉下的老家,搬到了市區居住,我也在一直外面打拚,沒有回來住過。老家的房子就這麼空關著,無人打理。
去年父親過69歲大壽,突然提出想回鄉養老。為了滿足父親的心愿,我決定重建老宅,一方面父親可以在這裡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也方便我們一家人回鄉探望。
推倒「危樓」,在宅基地上蓋新房
小院是1987年建造的,總共只花了1、2萬塊錢,那個時候的江南民居就是三開間,很土的一個格局。
老房子舊貌
新院子落成之後
30多年過去了,房子的外牆有剝落、屋頂又漏雨,父親住在裡面我很不放心,於是我們索性把這棟「危房」推倒了,重新蓋了現在的小院。
房子是個宅基地,佔地面積82平米,有兩層半高。如果樓上樓下的面積都算上,有160平米,院子有70平方米左右。
院子的設計草圖
農村的土地不允許擴建,也不允許加高。所以我也沒有請設計師,根據父親和自己的喜好畫了草圖。
小院是去年4月份開始建的,整個工程大概維持了10個月,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們就入住了。
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
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我這人比較執念,既然要造房子,首先得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過自己這一關。
所以房子造著造著,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從最初計劃的100萬(約431萬新台幣)預算,到了現在的300萬(約1295萬新台幣),是原來的3倍。
在施工過程中,每一個材料我都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小院建造花費一覽表
1、房子建築成本 120萬 (約518萬新台幣)
2、木作 38萬 (約164新台幣)
3、中空玻璃、門窗 24萬 (約103萬新台幣)
4、小院石徑 11萬 (約47萬新台幣)
5、茶室 18萬 (約77萬新台幣)
6、植物、苔蘚、景石 10萬 (約43萬新台幣)
7、牆面 7萬 (約30萬新台幣)
8、軟裝傢具 50萬 (約216萬新台幣)
9、水磨石樓梯 5萬 (約21萬新台幣)
10、浴缸 3萬 (約13萬新台幣)
11、人工費 14萬 (約60萬新台幣)
24萬(約103萬新台幣)的雙層中空玻璃、門窗:
農村地區冬天比較寒冷,我選的是鋁包木節能門窗,裡面的玻璃是雙層中空玻璃,可以保溫隔熱,它的成本很高,要24萬塊(約103萬新台幣)。
5萬塊(約21萬新台幣)的硅藻頁岩牆面:
客廳和卧室的牆面,我用的是日本的硅藻頁岩,它是一種會呼吸的材料,顏色不是通常見到的那種慘白,會隨著時間慢慢變舊,變成一種古老的顏色,我很喜歡。
它的價格不便宜,每平米要400多塊,光是硅藻頁岩這個材料,就花費了5萬多塊(約21萬新台幣)。
3萬塊(約13萬新台幣)的浴缸:
父親喜歡泡澡,以前市區的房子小,沒辦法實現,我就專門為他在洗手間安裝了一個浴缸。
我選了一款3萬塊(約13萬新台幣)的浴缸,因為它有足夠的深度,這樣父親泡起澡來也比較舒適。它是鐵質內芯,外面是一層陶瓷,穩固性上也比一般的浴缸要好。
我也不太喜歡光鮮亮麗的東西,覺得樸素的東西更加溫情,所以比較喜歡舊物。
房子裡所有的木材用的都是回收舊木,舊的東西是有呼吸的,裸露的木頭會隨著歲月和人產生互動。不像現在的工藝,用油漆把木頭表面封閉,傢具就永遠也不會變舊了。
因為工作中一直要跟古藝術品打交道,我會從日本淘很多美術品和古傢具回來,小院改造完成之後,我就把它們都搬了過來。每天看看它們,也是一種享受。
每一層給不同的家人
一樓的空間是專門為我父親設計的,有卧室、客餐廳和一個後院。一層的層高也是最舒適的,有2.9米。
父親的年紀漸漸大了,把父親的生活空間設置在了一樓,他以後生活起來會比較方便。一樓的客餐廳也是我們全家回鄉後,最喜歡跟父親一起待的地方,雖然小卻很溫馨。
卧室窗外就是小院的全貌,是所有房間裡最好的「景觀房」。
二樓的主人房
我把我們一家四口的生活空間放在了二樓,有我自己的主卧,因為不經常住,陳設很簡單,也沒有做很多的儲物空間。
二樓女兒房
主卧旁邊是兩個女兒的房間,我的兩個女兒關係很好,所以給她們安排在一間房,她們兩個人會一起聊天,一起寫作業。
三樓客房
再往上是一個半層的空間,層高只有1.6米高。有時我會帶朋友到鄉下來住住,乾脆就把它做成了一個大通間。
在榻榻米上擺上四個床鋪,朋友來了一起睡在上面,就好像回到小時候一起打地鋪的感覺。
一棟房子,兩間茶室
造小院的初心是為了給父親養老,後來自己過來的時間多了,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審美也帶進了小院。
我平時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喝茶,所以在院子裡造了一個很樸素的茶室,還特意從外地運來了樹皮,鋪在茶室的頂部,讓整個空間顯得更野趣一些。
冬季的小院
茶室的牆壁全部刷上黑色,點一盞燈,整個氛圍很靜謐。尤其是冬天下雪的時候,在茶室裡沏上一壺茶,坐在裡面觀賞小院的雪景,非常有韻味。
二樓轉角的小茶室
我在二樓樓梯的轉角處,也設計了一個小茶室。畫圖紙的時候,發現房子正好有一塊多餘的地方,就貪心想再做一個茶室。
二樓的這個茶室比較私密,平時如果有好朋友來,我就會帶他們來這裡喝茶、談事。
40歲後回歸樸素的生活方式
我在這個院子種了很多植物,都是自己喜歡的,比如凌霄花、藍天竹、山茶花。
我還在小院前面做了一個木門,種上了黃木香,到了春天就會變成一個墜滿黃花的花門,這是我的一種期待。
院子裡還有很多青苔,養護起來比較麻煩,我給它們做了自動灌溉系統,方便打理。
父親在院子裡照料植物
我覺得這個小院跟城市的商品房,哪怕是一些鄉野別墅,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它甚至看起來舊舊的,不太像新造的房子。
我覺得它的年紀跟我差不多,都是40歲,以後它也會跟我一樣,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有人情味。
和女兒一起在田野間挖青苔
現在我基本上兩周來小院一次,有時候太太和女兒沒空,我就一個人獨自開車過來。
在這裡的生活也很簡單,打掃一下院子,再給植物澆澆水,好像一個「掃地僧」。中午去鎮上買點東西,下午在田埂上轉悠一下,呼吸新鮮空氣,聽聽鳥叫。
全家一起包糰子
父親以前是炊事兵,喜歡給我張羅飯菜。吃完飯我們兩個人在院子裡喝個茶,有時候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坐,也會覺得很滿足。
我甚至羨慕住在這裡的父親,希望自己退休後也能住到這裡來。小院可以陪著我的父親,也能陪著我一起慢慢變老。
我曾經有過高調的生活方式,也追求過奢侈的生活,但是那段時間內心很茫然,總覺得什麼也抓不住,反而回歸到這種樸素的生活、陪伴父親,讓我覺得很充實、很安靜。